北海亭-最简单实用的电脑知识、IT技术学习个人站移动版

北海亭 > 娱乐休闲 > 户外运动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(2)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古槐

  古槐下厢房是钱粮师爷房,对过厢房是刑名师爷房。他们可是县太爷的左膀右臂。

  二堂之后是内宅,内宅门旁边有门子房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内宅

  读过《红楼梦》的人,都知道在“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”一节中有一个重要角色---门子,无名无姓。但是戏份挺多的。其实在清朝,县衙里面门子也是分门别类的,分为:

  典史门子,相当于现在县政府办公室主任。

  听差门子,相当于现在县政府里面的服务员。

  《红楼梦》里面的门子应该是第二种,没有任何背景,有一些小聪明小心机,识文断字,善于察言观色。门子见到贾雨村后,因为早年在葫芦寺的经历,自以为是贾雨村的“贫贱之交”,等来了自己发达的机会。于是积极为贾雨村出谋划策。他看似人微言轻,但是他出的那个主意,却让罪犯薛蟠逍遥法外,使冯渊冤情不雪,让英莲失去了和父母团聚的唯一机会。

  他们平时就是守在内宅门口,随时准备为知县看门、跑腿、传信、站班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内宅“勤慎堂”

  内宅正房是会客厅,叫做“勤慎堂”,左为知县卧室,右为书房。

  楹联为:

  治赋有常径,务施小恩忘大体

  驭官无制法,但存公道去私情

  虽是内宅,却无家眷。在清代,五品以上官员才能携带家属到任所。平遥知县官秩正七品,自然不能带家属,家属也不能来探亲。知县只能在腊月二十至正月二十期间封印回老家,说白了就是一个月的探亲假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内宅

  交际应酬,迎来送往,左右两侧东华门和西华门用来安置接待来访的朋友故交。

  内宅之后还有一进院子,右侧厢房是厨师的住处,左侧厢房是知县的厨房,厨房中间有一个穿堂门,通往后面的花园。

  这里要说的却是正面的二层楼房,名字叫做“大仙楼”,一层是知县的餐厅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大仙楼

  知县餐厅的楹联很有烟火气:

  柴米油盐酱醋茶,除却神仙少不得

  孝悌忠信礼义廉,无有铜钱可做来

  联中只有“礼义廉”无“耻”字。联(廉)中无“耻”,居身清正,廉洁奉公,自然做不出无耻之事。可能用意是警戒知县吧!

  二楼是知县供奉护印大仙的地方。古人迷信,官宦巨贾尤甚,认为得官获财,必是有神灵护佑,于是愿意供奉各种各样的神仙和拥有“超自然力量”的生命体。此楼唤做大仙楼。据说供奉的是一位狐仙。

  大仙楼外的楹联:

  名场似奕无同局

  吏道如诗有别裁

  做官犹如下棋赋诗,够雅致,够诗意,还巧妙地道出了为官之道。

  县太爷的后花园,小巧,雅致,幽静。里面有花厅,亭台池谢,绿树成荫,花香鸟语,景色宜人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花厅

  花厅的用途,被好多人说成是县太爷用来金屋藏娇---纳妾,其实这是不可能的,逻辑上行不通。因为知县不能带女眷到任所。再说,城里有的是房子,一处房子几个钱?要知道,清朝时期,还没有房地产开发。话说回来,堂堂知县,即便入仕不久或者履新任职,买不起房子,恐怕也有人情愿奉送。为了一处房子,落口实,丢乌纱,实在不值当!

  花园里面还有一个凉亭,这个小亭子了不起。据说当年刘伯温官场失意,弃官后曾在此处和当时的平遥正职(当时称呼达鲁花赤)海都(不知道是不是和忽必烈争汗位的那一位)下棋。为纪念这个故事,改“清心亭”为“对弈亭”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对弈亭

  海都在和刘基(字伯温)下棋的时候,绝对不会想到,大元王朝会在刘伯温的参与下迅速土崩瓦解,一命呜呼。

  再伟大的壮举,再伟大的影响历史事件,在发生之时,都不是平地一声雷,石破天惊式的,它们发生时,普通民众甚至是当事人,大多不会感觉自己在经历什么伟大的壮举。

  花园南面是常平仓,常平仓右边有粮厅和磨坊,粮厅盈联很亲民:

  万事莫苛求,只要大家共守此法

  一心惟清白,期与斯民相见以天

  走出粮厅,沿着甬路向前,就是壮班房。

  壮班房是壮班班头办公场所。

  继续往前走,就来到酇候(cuó hóu)庙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酇候庙

  公元前202年,楚汉争霸,项羽自刎垓下,刘邦胜,登皇位,西汉立。随后,刘邦论功行赏,定萧何为首功,位列众卿之首,食邑最多,封萧何为酂侯。萧何因此被称为西汉“开国第一侯”。

  萧何(?—公元前193年),西汉初期政治家,汉初三杰之一,沛(今属江苏沛县)人。和刘邦是老乡哦!

  其实平遥县衙酇候庙是衙神庙,只不过平遥县衙是个特例,被称作酇候庙。《清会典·工部》规定,各地衙门中必须建有衙神庙。

  古代中国,县衙是国家政令付诸实施的基层机构,县官是最基层的实际接触平民百姓的官员。二者至关重要,决不容儿戏。

  酇候庙正常称谓是萧曹衙神庙,是用来敬喻官吏,要以萧何为楷模,奉公守法,一心为国。

  注意:萧何是为了刘邦!

  衙神庙由鄼侯殿,两侧厢房,凉亭,和戏台组成,本来是敬喻知县的,却变成了供知县休闲娱乐的场所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酇候殿

  鄼侯殿里供奉着汉初三杰:萧何、韩信、张良。

  鄼侯殿楹联:

  策马追贤日月近;

  安邦崇道乾坤新。

  献厅楹联:

  不求当道称能吏;

  愿共斯民做好人。

  明明是古代县衙,却随时随处透露出心怀黎庶,执政为民的理念。

  右侧还有一个小庙,里面供奉有曹参和黄石公。

  圯上老人三遗履,文弱留候有穷通。

  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,被供奉在这里,难道是暗中提醒知县要像古人一样敬惧戒慎,常怀敬畏之心?

  献亭当然是知县文人雅会,听书看戏的地方。两侧厢房估计也是县太爷会晤雅士墨客的场所,戏楼高端大气上档次,名字叫做,风雅台。对联是: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献亭和风雅台

  鄼侯拟律魏相争谏,拟争系国家天下

  包公升堂海瑞罢官,升罢念百姓黎民

  从酇候庙出来,向南走,穿过一个天井一样的通道,就来到土地祠。

  土地爷是掌管一县土地的神明,慈眉善目,心肠善良、乐于助人。但是明初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,称此庙为“皮场庙”。

山西自驾游之平遥古城县衙土地祠

  皮场庙是明朝初期,惩治贪污犯罪的官员,对他们实行“剥皮揎草”的地方。剥皮揎草就是把贪污犯罪的官员处死后,再把他们的人皮完整地剥下来,做成袋状,里面填充稻草和石灰,然后挂在官府案桌旁边,警示继任官吏不要重蹈覆辙。

  官员贪污六十两白银,斩立决,剥皮揎草。

  做出这项规定的人,是明太祖洪武皇帝---朱元璋。

 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在《二十二史札记》里面记载:朱元璋规定“凡守令贪酷者,许民赴京陈诉;赃至六十两(白银)以上者,枭首示众,仍剥皮实草。府州县卫之左,特立一庙,以祀土地,为剥皮之场,名曰皮场庙。官府公座旁,各悬以剥皮实草之袋,使之触目惊心。”

  朱元璋,

  一个端坐在龙椅上,以仇富的冷眼俯视天下的铁血皇帝。

  洪武皇帝出身贫苦,为了活下去,要过饭,当过和尚。肯定是受过官吏的虐待,并且在他心理上造成了巨大阴影,终生都没化解掉。他对当官的可不是一个残忍就能形容的。

  大明朝洪武年间,出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奇葩的现象:一个身负重枷的地方官,审问一群戴着镣铐的犯人。

  因为朱元璋严苛的对待贪污官员,对他们太狠,犯罪官员有太多,一时补偿不上来,只能勉为其难,让犯罪的官员先顶着,先解决完地方问题,再解决他自己的问题。

  为此,朱元璋身边的许多官员都劝他手下留情,千万别杀光天下的官员,届时恐怕没人再替老朱家办事。

  朱元璋不为所动,冷然回答:“想做官的人还怕少吗?”

  对于入仕的官员来说,历史上,最难熬最可怜的时期,就是在大明朝洪武年间,不仅挣钱少,连命都是朝夕不保。

  有明一代和清前期,知县,官秩七品,年薪纹银45两,折合现在人民币为14,850元,月薪1,237.5元。皇帝自知理亏,清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,雍正皇帝设置“养廉银”制度,增加官员收入,希望以他认为的高薪水,培养官员廉洁奉公,杜绝贪污受贿。规定养廉银等同正禄。也就是说,清道光年间,平遥票号兴起之时,平遥知县的年薪,禄米为45斛(也相当于45两白银),养廉银45两。这样算来,县太爷的年收入合计约白银90两,折合人民币为29,700元,月薪2,475元。对于这些基层官员来说,实在是杯水车薪。 (责任编辑:IT信息技术民工)